世界貿易組織(WTO)農業委員會于本周一針對澳大利亞對印度糖補貼的指控進行討論。澳大利亞認為,印度補貼導致全球糖價大幅下跌,并對本國糖廠造成了傷害。
根據委員會收到的文件,澳大利亞表示,它對確保一個透明的、可預測的全球貿易體系有著重大意義,這一體系的基礎是各方對WTO規則下成員國義務的共同理解。“根據《農業協定》(AoA)第18.7條,我們要求印度進一步澄清其國內甘蔗和糖政策。從歷史上看,作為世界第二大糖生產國和第四大出口國,印度糖市動態對全球市場的價格和貿易都有重大影響。
澳大利亞糖業委員會(Australian Sugar mill Council)政策、經濟與貿易主管David Rynee對來訪的印度記者表示:“我們24家糖廠中的兩家將關閉,因為無法承受如此不正當的競爭。”他明確表示,澳大利亞此舉并非針對印度的甘蔗種植戶,而是針對相關政策。“我們非常支持取消基于產品的補貼。他表示,另外兩個糖生產大國之一的巴西可能支持澳大利亞的觀點,而泰國則持觀望態度。
澳大利亞明確表示,已準備好“與印度和其他成員過參與討論關于印度甘蔗最低支持價格(MSP)和WTO農業綜合支持量(AMS)的重要性,以及其他扭曲貿易、促進糖出口的措施,,和它們對全球食糖市場的影響”。
印度預計在2018-19年度生產近3150萬噸糖,盡管澳大利亞聲稱它將在2018-19年度以大約3400萬噸糖產量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糖生產國,其還稱,盡管印度生產成本非常高(每噸較澳大利亞高出291美元),但出口補貼接近每噸150美元。
Rynee表示,2017年澳大利亞產糖420萬噸,其中370萬噸出口(主要銷往韓國、日本和印度尼西亞),為全球第三大糖出口國。澳大利亞的生產成本很低,并且是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上接受的價格。他還說,政府沒有向農民或糖廠提供任何補貼。印度有超過5萬名甘蔗種植戶,而澳大利亞只有5000戶。
澳大利亞聲稱,這些補貼幫助印度糖業大幅擴產,遠遠超過了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農民援助水平。它采用了一種被稱為“反通知”(CN)的合規機制,證明FRP(公平報酬價格)提供的援助遠遠超過了《WTO農業協定》規定的權利。澳大利亞稱,2011-2012年度至2016-2017年度,平均90%的甘蔗產值得到了補貼,而WTO規則允許的比例為10%。
Rynee說,兩國政府和業界未來的討論將集中在六個問題上,其中包括取消2018 - 19年度500萬噸的MIEQ(最低指示出口配額),將出口補貼的設置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定,將出口補貼轉向用于幫助糖廠儲存過剩糖,改革FRP(公平報酬價格)和SAP(國家管理價格),使國內糖價與出口價格掛鉤。
Rynee表示:“每當印度出現過剩,都會制定補貼計劃。”這意味著出口價格將會下降。據市場消息人士稱,因主產國政策和良好天氣提振,自2017年以來全球糖市供應過剩1240萬噸,導致國際市場上原糖平均出口價格跌至12.65美分/磅,相比之下澳大利亞出口價格為14.5美分/磅。
北京福潤品源商貿有限公司
北京市朝陽區北苑路媒體村天暢園8棟2303室
咨詢電話: 13269929895傳真:+86-10-8467 1238
開車:朝陽區媒體村天暢園8號樓
地鐵:地鐵5號線北苑路北A2出口直行到路口,浦發銀行樓上
公交:319,751到北京有色稀土研究所下車或
464路,617路到在大羊坊站下車,往南走到浦發銀行這棟樓。
京ICP備16039340號-1
微信公眾號